灌陽紅薯粉的基本介紹
灌陽紅薯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灌陽縣特產,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。
灌陽紅薯粉產品粗細均勻,有光澤,彈性好,久煮不爛,口感爽滑,經浸泡、蒸煮、壓條等工序可制成的條狀、絲狀薯類制品。理化指標:淀粉≥75.0克/100克,水分≤15.0克/100克,灰分≤0.4克/100克,耐煮時間≥16分。
灌陽縣地處都龐嶺西麓,境內東、西、南三面高山環(huán)繞,向北開口,東西窄南北長,中間低凹平坦,灌江自西南而東北縱貫全境,把全縣自然分為東西兩半。整個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,因而冷空氣易進滯出,春季氣溫回升緩慢。灌陽縣多年日照時數平均1400.2小時,灌陽年總太陽輻射量96.2千卡/平方厘米,其中直接輻射39.3千卡/平方厘米、散射輻射56.9千卡/平方厘米,是廣西較少的縣份之一。全縣多年年均氣溫為17.9℃,非常適宜紅薯的生長。
灌陽紅薯粉的地域保護范圍:灌陽紅薯粉產地范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灌陽縣新街鎮(zhèn)、黃關鎮(zhèn)、灌陽鎮(zhèn)、新圩鎮(zhèn)、文市鎮(zhèn)、水車鄉(xiāng)、洞井瑤族鄉(xiāng)、觀音閣鄉(xiāng)、西山瑤族鄉(xiāng)共9個鄉(xiāng)鎮(zhèn)現(xiàn)轄行政區(qū)。截至2017年底,灌陽有紅薯粉加工企業(yè)3家、小作坊220余家,全年生產紅薯粉6000余噸,產值達到1.2億元,解決就業(yè)人口約4000人。
營養(yǎng)價值
淀粉≥75.0g/100g,水分≤15.0g/100g,灰分≤0.4g/100g,耐煮時間≥16min。
產品特點
產品粗細均勻,有光澤,彈性好,久煮不爛,口感爽滑。
歷史民俗
明朝洪武初年,灌陽縣始種植紅薯加工紅薯粉;
清朝光緒年間(1871—1908年),翰林院供職的唐景崧(灌陽新街人氏,后任職臺灣巡撫),把灌陽紅薯粉獻給朝廷;
20世紀70年代,灌陽縣培植出“灌陽大紅薯”。
灌陽紅薯粉的獲獎榮譽
2018年7月,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“灌陽紅薯粉”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。
聲明:本站品牌策劃與包裝設計作品部分為原創(chuàng)內容,本文灌陽紅薯粉關鍵詞為“灌陽紅薯粉包裝設計,”頁面信息僅供參考和借鑒,如有侵權、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。
![包裝設計公司](https://img.4vi.cn/uploads/allimg/20221122/1-221122104432420.gif)
幫助企業(yè)找到亮點,打磨亮點,包裝亮點,讓產品更容易銷售。已經服務:金鶴大米,老街口瓜子,摩爾農莊核桃奶,御石榴果汁飲品,黃天鵝可生食雞蛋,陜果妙地鮮高品質蘋果,野森林大地陽光黑木耳,大師小點蛋撻,光明,今麥郎,書亦燒仙草等品牌。四喜發(fā)現(xiàn):每一個偉大品牌都起于微末,持續(xù)改善,終成于天下.
聯(lián)系我們背景:在盒馬工坊組織的盲選測評中,戶縣飯店蒸碗因口味最佳被引入盒馬銷售。戶縣飯店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