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套黃河鯉魚,內蒙古自治區(qū)巴彥淖爾市臨河區(qū)、杭錦后旗、五原縣、磴口縣、烏拉特前旗、烏拉特后旗、烏拉特中旗特產,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。
巴彥淖爾市黃河河段常年有打魚人家,河套人有吃開河魚的習俗。河套黃河鯉魚,其體梭形,身體側扁而腹部圓,口呈馬蹄形,須2對。背鰭基部較長,背鰭和臀鰭均有一根粗壯帶鋸齒的硬棘,硬刺后緣呈鋸齒狀。體側金黃色,背部稍暗,腹部色淡而較白,尾鰭下葉橙紅色。除位于體下部和腹部的鱗片外,其它鱗片的后部有由許多小黑點組成的新月形斑。
品質特性
河套黃河鯉魚,其體梭形,身體側扁而腹部圓,口呈馬蹄形,須2對。背鰭基部較長,背鰭和臀鰭均有一根粗壯帶鋸齒的硬棘,硬刺后緣呈鋸齒狀。體側金黃色,背部稍暗,腹部色淡而較白,尾鰭下葉橙紅色。除位于體下部和腹部的鱗片外,其它鱗片的后部有由許多小黑點組成的新月形斑。
營養(yǎng)價值
河套黃河鯉魚營養(yǎng)豐富,其肌肉中具有較高的蛋白質含量和較低的脂肪含量,蛋白質含量高18.00-20.5.0克/100克,脂肪0.9-2.8%,水分70.00-76.3%,鈣545.53-596.53毫克/千克,鐵10.60-14.66毫克/千克,鋅40.6-50.6毫克/千克等。鯉魚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,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膽固醇,可以防治動脈硬化、冠心病,因此,多吃魚可以健康長壽。該魚生長快,產量高,適應性強,飼養(yǎng)周期短。
土壤地貌
巴彥淖爾市地形地貌簡稱“一山兩原”。以陰山為界大體可分為三大區(qū)域:陰山以北是以荒漠半荒漠為主的烏拉特草原,中部為陰山山地,陰山南麓至黃河北岸為河套平原,土壤類型主要有灌淤土、鹽土、風沙土、堿土、潮土和新積土。灌區(qū)的主要耕作土壤是灌淤土,其表土層為壤質灌淤層,耕作性好,含鉀量高,有利于植物生長。
水文情況
巴彥淖爾市水源充沛,灌溉便利。黃河流經河套平原345公里,年徑流總量315億立方米。地下水開采量達18億立方米。河套灌區(qū)由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自流引水灌溉,每年引水量40-50億立方米,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區(qū),也是全國三大灌區(qū)之一。灌區(qū)現已形成7級灌溉體系,各級渠道總長16800公里;有7級排水體系,各級排溝總長12670公里,灌區(qū)農田全部實現了灌排配套。陰山以北季節(jié)性流域面積310000平方公里,多年平均徑流量1.1億立方米。全市地下水資源量24.5億立方米,可開采量7.3億立方米。充足的水資源和灌排系統為漁業(yè)養(yǎng)殖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,而且水量充沛,無工業(yè)污染。
氣候情況
巴彥淖爾市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。全年日照時數3210.8-3305.8小時,太陽輻射總量每平方厘米146-152千卡;年平均氣溫6.1-7.6℃,日平均溫差13-14℃;無霜期127-135天,≥10℃的積溫2876-3221℃;年平均降水量180毫米,年均蒸發(fā)量2200毫米。巴彥淖爾市風能資源豐富。北部牧區(qū)年平均風速超過啟動風速(≥3.0米/秒),烏蘭布和沙區(qū)和山旱區(qū)啟動風速年平均日數100天左右,套區(qū)為80-100天.年平均風速牧區(qū)最大為4.6米/秒,烏蘭布和沙區(qū)和山旱區(qū)為2.6-2.8米/秒,河套灌區(qū)最小為2.6米/秒,適宜河套黃河鯉魚的生長發(fā)育。
2018年2月12日,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(yè)部正式批準對“河套黃河鯉魚”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。
聲明:本站品牌策劃與包裝設計作品部分為原創(chuàng)內容,本文河套黃河鯉魚-臨河區(qū)特產關鍵詞為“河套黃河鯉魚包裝設計,”頁面信息僅供參考和借鑒,如有侵權、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,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。
幫助企業(yè)找到亮點,打磨亮點,包裝亮點,讓產品更容易銷售。已經服務:金鶴大米,老街口瓜子,摩爾農莊核桃奶,御石榴果汁飲品,黃天鵝可生食雞蛋,陜果妙地鮮高品質蘋果,野森林大地陽光黑木耳,大師小點蛋撻,光明,今麥郎,書亦燒仙草等品牌。四喜發(fā)現:每一個偉大品牌都起于微末,持續(xù)改善,終成于天下.
聯系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