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龍眼的基本介紹
泉州人通稱桂圓鮮果為龍眼,龍眼焙干后為桂圓。商戶常把兩者統(tǒng)稱為“桂圓”。龍眼乃水果中之珍品,果肉鮮嫩,色澤晶瑩,味道甜美,尤以東壁龍眼為上品(該品種因始植于泉州開元寺東壁,故名)。
營養(yǎng)價值
1.桂圓富含豐富的葡萄糖、蔗糖、蛋白質(zhì)、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(zhì),其中煙酸和維生素K的含量之高是其他水果罕有的。
2.桂圓的營養(yǎng)價值在水果中也是名列前茅的,自古被當做極好的滋補品。
歷史民俗
有一說,古代人把桂圓的圓溜溜的球狀果實比喻成各種各樣的眼睛,大個兒的桂圓叫龍眼,中等大的叫虎眼,最小的叫鬼眼,但現(xiàn)代人都統(tǒng)一叫做龍眼或桂圓。
制作方法
龍眼干
①選料:選用充分成熟、果粒完整的果實。
②剪粒:把果粒從果穗上剪下,留梗長度為1.5毫米,剔除破果。
③浸水:將果實放入竹籮,連竹籮放到清水中浸5—10分鐘,并洗凈灰塵。
④過搖:將浸濕的果倒入特制搖籠,每籠約裝35公斤,在搖籠內(nèi)撒入250克干凈的細沙,將搖籠掛在特制的木架上或齊腰高的樹枝上,由兩人兩相對握緊籠端手柄,急速搖蕩6—8分鐘,使果實在籠中不斷翻滾摩擦,待果殼轉棕色干燥時即可。沙搖能使果殼薄變光滑,便于烘干,但不能把果殼磨得太薄,否則在焙干時,果殼易凹陷。
⑤初焙:將果實均勻地鋪在焙灶上,一般灶前沿鋪放厚度為17厘米,后沿為11厘米。每次可焙龍眼300—500公斤,燃料可用木炭或干樹枝,鋪放后8小時翻動一次。分上、中、下三層起焙,即將上、中、下層龍眼分別裝入竹籮中,然后先把原來在上層的龍眼倒入焙席粑平,再倒入中層的,最后倒入下層的。8小時后,進行第二次翻動,方法同第一次。再經(jīng)3—5小時烘焙后可起焙,散熱后裝籮存放。
⑥再焙:經(jīng)初焙處理的龍眼干經(jīng)2—3天后,果核與果肉水分逐漸向外擴散,果肉表面含水量比剛出焙時增多,需再次烘焙。再烘焙時須用文火,時間約為12小時,中間翻動數(shù)次,當用手指壓果無果汁流出、剖開后果核呈栗褐色時即可出焙,出焙后需散熱24小時。
⑦剪蒂:用剪刀剪去龍眼干的果梗。
⑧分級:將焙干的龍眼果粒過篩,按大小分級。
⑨包裝:常用密封性較好的膠合紙箱包裝,內(nèi)襯塑料薄膜。裝時邊裝邊搖動,使裝填充實。每箱約裝30公斤,最后將塑料袋口密封,釘緊并密封箱蓋。
泉州龍眼的品嘗吃法
龍眼除鮮食和焙制桂圓外,還可加工成桂圓肉、糖水龍眼罐頭、龍眼膏等。泉州罐頭廠和晉江、南安、鯉城區(qū)一些鄉(xiāng)鎮(zhèn)罐頭廠家均有生產(chǎn)和經(jīng)營,產(chǎn)品銷往全國各地并部分出口。
聲明:本站品牌策劃與包裝設計作品部分為原創(chuàng)內(nèi)容,本文泉州龍眼關鍵詞為“泉州龍眼包裝設計,”頁面信息僅供參考和借鑒,如有侵權、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。
幫助企業(yè)找到亮點,打磨亮點,包裝亮點,讓產(chǎn)品更容易銷售。已經(jīng)服務:金鶴大米,老街口瓜子,摩爾農(nóng)莊核桃奶,御石榴果汁飲品,黃天鵝可生食雞蛋,陜果妙地鮮高品質(zhì)蘋果,野森林大地陽光黑木耳,大師小點蛋撻,光明,今麥郎,書亦燒仙草等品牌。四喜發(fā)現(xiàn):每一個偉大品牌都起于微末,持續(xù)改善,終成于天下.
聯(lián)系我們背景:在盒馬工坊組織的盲選測評中,戶縣飯店蒸碗因口味最佳被引入盒馬銷售。戶縣飯店...
蘋果是一種不需要講解的產(chǎn)品,陜西又是在全國消費者中有認知的優(yōu)質(zhì)蘋果產(chǎn)區(qū),那么,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