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盤水苦蕎米的基本介紹
六盤水苦蕎米,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。六盤水苦蕎茶選用產于六盤水高海拔地區(qū)產的優(yōu)良苦蕎,后經不斷改良傳統的加工技術精制而成的一種保健沖泡飲品。加工技術及飲用方法與茶葉有異曲同工之處,故將其稱為苦蕎茶,但又區(qū)別于傳統意義上綠茶、紅茶、花茶、黑茶、白茶等,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種炒米茶。沖泡后的苦蕎粒可嚼食。
營養(yǎng)價值
苦蕎米的營養(yǎng)成分分布與小麥、大米等大宗糧食一樣呈現從外圍向中心逐漸降低的規(guī)律,即外層胚芽、子葉部分的保健成分含量高,向內既胚乳部分保健成分含量低,到中心胚乳部分最低。則顯示了營養(yǎng)成分從外圍向中心逐漸降低的規(guī)律。全胚苦蕎米保存了苦蕎的全部營養(yǎng)、保健成分是一種原生態(tài)食品??嗍w米含有18種氨基酸及谷類作物缺少的生物黃酮,蕎麥糧醇和蘆丁等黃酮類化合物,是21世紀健康新糧源。
產品特點
不規(guī)則顆粒狀,大小均勻,淡黃色至黃綠色,麥清味濃郁,微苦。六盤水苦蕎茶分為兩種,普通苦蕎茶(黃褐色)和黑苦蕎茶,兩種苦蕎茶因苦蕎品種不同而有區(qū)別,經加工后都很好地保存了其營養(yǎng)價值,特別是黑苦蕎茶更是有“黑珍珠”之稱。
歷史民俗
據《云南通志》記載,黔西馬幫,勤儉,食飲苦蕎。明清時期,在今天六盤水的盤縣、水城等地的彝族為了謀生,加入馬幫,走茶馬古道,從四川和云南把茶葉運送到西藏,又從西藏把馬運送到四川和云南。這些來自六盤水的辛勤馬幫,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,在風餐露宿的艱難行程中,用清悠的鈴聲和奔波的馬蹄聲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寧靜,繁榮了茶馬古道的同時也把六盤水的飲食文化傳播了出去。馬和苦蕎米是陪伴著他們的必備品,餓了就食用苦蕎米,沒有茶葉,渴了就用開水泡烘炒過的苦蕎米喝,時間長了,開水泡苦蕎米就成為苦蕎茶,六盤水馬幫的苦蕎茶就這樣在茶馬古道上漸漸傳開來。
六盤水苦蕎米的制作方法
1.加工工藝:苦蕎麥→篩選除雜→泡麥→濾干→熟化→干燥→脫殼→干燥→包裝。
2.加工工藝要點:
(1) 原料:籽粒飽滿,含水量≤13.5%的苦蕎。
(2)泡麥:清水浸泡10小時至24小時。
(3) 熟化:溫度80℃至110℃, 時間20分鐘至30 分鐘,苦蕎內部淀粉完全熟化即可。
(4)干燥:含水量≤12%。
聲明:本站品牌策劃與包裝設計作品部分為原創(chuàng)內容,本文六盤水苦蕎米關鍵詞為“六盤水苦蕎米包裝設計,六盤水”頁面信息僅供參考和借鑒,如有侵權、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,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。
幫助企業(yè)找到亮點,打磨亮點,包裝亮點,讓產品更容易銷售。已經服務:金鶴大米,老街口瓜子,摩爾農莊核桃奶,御石榴果汁飲品,黃天鵝可生食雞蛋,陜果妙地鮮高品質蘋果,野森林大地陽光黑木耳,大師小點蛋撻,光明,今麥郎,書亦燒仙草等品牌。四喜發(fā)現:每一個偉大品牌都起于微末,持續(xù)改善,終成于天下.
聯系我們